另類建筑突兀論
發(fā)布時間:2013-11-20 新聞來源:深圳商報
每隔一段時間,總有一個另類出位的建筑設計成為主流話題。近期這一話題的風頭被安徽鼓形建筑奪了去。
位于安徽合肥濱湖新區(qū)的合肥萬達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開張,該大樓號稱世界最大的單體鼓形建筑,整棟樓以“鳳陽花鼓”為外形設計。這座“大鼓”高18米,直徑61米,面積4200多平方米。目前正在準備申請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鼓形建筑的吉尼斯紀錄。
由于該建筑所處的區(qū)域還在開發(fā)建設中,所以如果從天空中看下來,就是一片光禿禿的土地上兀然放著一只紅色的花鼓。但事實上這個“鼓樓”與其他引起關注的奇葩建筑相比確實不算大,僅僅是一個兩層樓的展廳而已。
這種突兀感,很大程度來自建筑外裝潢的高度擬真。萬達方面的官方口徑是:鳳陽花鼓是徽文化元素,這一建筑顯示了安徽特色。但以高度擬真的方式來設計建筑,幾乎都是應用在兒童游樂場。大概沒有人會認為簡單仿真擬物的游園設施能傳承什么文化吧。
近幾年國內另類出位的建筑設計頻出,在大眾口碑中褒貶不一。但似乎用另類建筑來打“文化牌”成為了一種地方發(fā)展的流行。而這種流行像感冒一樣正在由一線城市向內地城市蔓延。
合肥并不是第一次與這類建筑搭上邊,此前在2010年合肥美術館就被網友諷刺為中國最丑的建筑之一。該建筑號稱合肥版“鳥巢”,由346根長短不一的金屬桿編織而成。但遠看就像一堆鋼管凌亂地堆積在地上。
而去年最受爭議的另類建筑應該是蘇州的“東方之門”,被網友戲稱為“秋褲樓”。但其官方稱該建筑的“設計靈感來自蘇州古城門”。
似乎,所有另類建筑的設計不是來自西方現代藝術,就是來自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但無論在歐美的主流文化區(qū)域還是中國歷史上,都難以見到這種帶給人突兀感覺的建筑。
建筑的最大意義在于人居,讓身居建筑之內的人與周圍的環(huán)境融洽和諧是建筑物的美感所在。所有被爭議的另類建筑,姑且不論本身的美感與否,無一不是與周邊環(huán)境不協(xié)調甚至是突兀違和的。這種打破建筑本身傳統(tǒng)意義的舉措,恰恰傷害了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。這是無論采用多少“元素”來裝潢補救都救不回來的。
對于安徽鼓形建筑來說,這只是一個展廳,換而言之,功能類似售樓中心?紤]到這一點,這種刻意吸引眼球的設計還可以理解。但對于大量需要長期使用的樓宇大廈,滿眼盡是出位樓實在是有傷大雅。
安徽是一個文化大省,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建筑藝術的瑰寶。徽派建筑有石雕、木雕、磚雕可稱之為一絕。而恰恰是這些建筑藝術,形成了安徽歷史上特有的院落人文。這種著眼于細節(jié)的藝術基因,很少在現代建筑中見到了。而實際上,這才是亟須發(fā)揚和傳承的。
不僅僅是安徽的徽派文化,更多可以傳承的歷史遺產,都有其特有的建筑藝術風格。學習、傳承這些文化,絕不是標新立異的另類建筑可以實現的;貧w嚴肅的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,以另類建筑冒傳統(tǒng)文化之名的舉措可以休矣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